《七略》之奏,在哀帝时,假令伪撰《周官》,是时已既成书,安有元始三年未成之理乎?且信康说,则歆初伪作群经,意在抑今学,其后作《周官》,意在附成莽业。《周官》已成,乃又点窜前所作群经,以证《周官》。夫《周官》与群经,伪作本意不同,其说之龃龉难合也必矣!点窜既成之文字,必使一一吻合,虽歆不能为也。康之诬,不亦甚乎?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引《马融传》曰:“至孝成皇帝,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云云。“时众儒并出,共排以非是,唯歆独识。其年尚幼,务在广览博观,又多锐精于《春秋》,末年乃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迹具在斯。”康曰:“云‘唯歆独识’,众儒‘以为非是’,事理可明。此为歆作《周官》最易见。其云向著录者,妄耳。”(卷三上,三十九叶。)
按文,众儒之排《周官》,当在成帝时,刘向方校理秘书,歆安得伪作欺父邪?康之引马说,适足证其说之妄耳。
《乐记》
康曰:“歆谓王禹献二十四卷《记》,刘向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寖以益微,而所列即二十三卷记居首。歆所造诸古文,列皆居首,是歆以二十三卷记为主矣。《礼记·乐记正义》谓刘向所校二十三篇著于《别录》,二十四卷记无所录。《正义》又载二十三卷之目,有《窦公》一篇,《别录》出歆所改窜,窦公其人又即歆所附会者,此尤歆伪二十三卷记之明证。然则王禹二十四卷之记,特歆点缀之,以为烘托之法,犹高氏之《易》,邹、夹之《春秋》耳。其以二十四卷为益微抑扬,尤为可见。是《乐记》出于歆无疑矣。”(卷三上,四十四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