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开始时,A段是在低音弦乐的引导下,由双簧管吹出一个淳朴自然,又带点悠然自得的主题。随后由弦乐发展,音乐严肃起来,力度骤然加强。接着主题的原始形态又出现了,柔美、纤巧的木管音色,直到音乐再次转为庄严。这一段落在主题的发展中,一方面突出了小调与大调频繁交替所体现的色彩变化,一方面突出了乐队有力的和弦与木管乐器优美、孤独的声音之间的对比,具有特别的表现力。B段由大管的音型为铺垫,低音提琴导出主题,音乐的形象深邃而富有柔情,随后又变得积极一些;发展这个主题的过程中,舒伯特充分体现了他独有的那种“细腻”的情思,音乐自顾自地思想着、流动着。进入下一段A之前,圆号三度下行的过门乐句被舒曼称为“如潜藏的天使一般”,那样轻弱的色彩、暗示般的效果似乎体现出浪漫风格之神髓,但后来的“大块文章”又有多少能闪现这样的内省、神秀?
这个乐章也可看作附有尾声的二段体,即将“A B A B A”理解为“AB—AB—A”的形态。后一段“AB”“再现”时,舒伯特自然加入了新的发展,如B段主题被赋予史诗性的、缅怀般的感情。末后A段重现,构成乐章的尾声。纵观整个乐章,每一段都凭借主题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最小的(或者说最独立的)“分段”开始,这种变化又不断被纳入到新的对比和变化之中。素材是如此丰富,作曲家却使它们各自展开,互不相扰;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音乐的结构复杂,乐思也并不追求情境上的统一,舒伯特却使整个乐章表现为“一首歌曲一样的简洁朴素”(保罗·亨利·朗)。实在了不起,如此天才真不知该怎样称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