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凌的作品,给我的印象和感受十分丰富而复杂,最主要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是作品数量之丰、题材之广、类别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大多数初学者练习写作以及发表作品,一般都会经过一个数量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的过程,而石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一写起来就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不仅作品的数量十分可观,而且整体质量也不算低,因而很快受到一些读者以及评论者的瞩目。文学创作是一项才气活,从古到今都有文思泉涌、倚马千言以及一发而不可收的例子,但某种程度上又是一项体力活,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不大可能取得突出成绩的。石凌在不到10年的创作时间里,陆续出版了2部散文集、1部评论集、1部长篇小说,另有数部作品尚待出版,让人不能不赞叹她的才华与勤奋。有人说,作品的价值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初入文坛的作者来说,作品数量太少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数量才有条件去谈质量。石凌一开始就有这么多的作品,显示出她具有十分旺盛的创作力,可以想象在每一篇作品后面,她应该都下了不少功夫。同时,石凌的作品在题材上十分广泛,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物或问题,她的作品几乎都有所涉猎,无论是反映身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喜怒哀乐,还是表现当今时代重大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矛盾,她一般都能做到言之有物或有的放矢。她可以饱含深情、驾轻就熟地写出回忆乡村农忙生活场景的《收黄天》,又能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写出直击现实的《想起袁厉害》;可以举重若轻、汪洋恣肆地写出反映下海与打工潮的长篇小说《支离歌》,又能够旁征博引、切中肯綮地写出评价当代作家小说的评论《柔软的锋芒》……她应该是那种对人生、对社会、对周围一切进行全方位关注的作家,作品题材的广泛不仅反映出她有着十分宽广的视野,同时也说明她对所写内容有着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可以说她已经具备巧妙获取并从容驾驭各种题材的能力。不仅如此,石凌有着十分全面而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基础,基于她多方面的尝试、体验和感悟,可以说她具备了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能轻松自在地在各种文体间自由切换,既能挥洒自如地写出大量篇幅短小、构思巧妙的散文、随笔,也能全神贯注、几易其稿地写出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可以有理有据地写出一篇篇有见地的作品评论或读书心得。当然,一个写作者究竟能否最终成为真正的写作大家,其实也并不在于其所能驾驭的文体多寡,就像主要以诗人面貌名世的李白,其文学成就未必不如号称“全能冠军”的苏轼。但石凌作为一位初出文坛的新人,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文体写作,而且都写得有模有样、气象不凡,说明她在写作上确实具有多方面的禀赋,这是一般的初学者往往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