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阶层,包括25%的神职人员,10%的贵族,5%~6%的军官和政府人员。
贵族属下(秘书、图书管理员和家庭教师)。
三分之一的文人是开明的业余爱好者。
其余15%是以笔杆子谋生的职业作家。[405]
主持沙龙的贵夫人与文人的平等是表面的,一种互相尊重的游戏,“彬彬有礼不能消除交往时的紧张、力量差别,以及财富多寡引起的不平等,身份等级显而易见”[406]。18世纪中期,若弗兰夫人在巴黎的家中主持沙龙,周三晚上招待哲学家,周四晚上招待艺术家。1812年,在她去世四十年后,勒莫尼(A.C.G. Lemonnier)在《若弗兰夫人家的一夜》(Une soirée chez Madame Geoffrin)的画中虚构了1755年的一次聚会,当晚讨论的是伏尔泰的悲剧《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54个人都是文学共和国里的活跃人物,有神父、政客、上层贵族、大家小姐、有权势的哲学家,有坐的,有站的,而坐或站暗示身份的高低(图3-2[407])。根据塞古(P. de Ségur)的考证,“他们从未同时到过若弗兰夫人家里,有人根本就没去过,1757年丰特奈尔已去世,1755年勒皮纳斯小姐刚满十三岁,1764年才进入沙龙界”[408]。所以,历史学家不会对之满意,艺术的写实性与虚构性相互交错,会误导那些想了解旧制度沙龙内景的人。但这幅画广为流行,一方面在于其中复杂的政治意义,“19世纪早期,一个质疑革命的观点是‘伏尔泰和卢梭的错误是革命的原因’,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需要一幅描述这两个异教徒及其追随者的画”,所以勒莫尼献给了她。[409]另一方面在于那时的人对于启蒙时代的怀念,但怀古之情虚构了一个文人和睦的场景,艺术以写实的名义违背了历史。